凤眼果又称“频婆果”吗?古时候称为“奈”、频婆”和“来禽”的水果是什么?
这是苹婆 。苹婆,梧桐科常绿乔木,又称“凤眼果”,叶长椭圆形;初夏开花,无花冠,花萼粉红色,圆锥花序;果实分为四五个分果,外面暗红色,内面漆黑色。每年7—8月是苹婆的收获期,鲜种经采摘脱壳后晒干即为商品,不需特殊加工。苹婆食用部分是其种仁,食用方法多种多样,可蒸、可煮,宜烤、糖蜜及红烧等。
苹果前身不是叫频果。苹果的前身最初的名字叫“奈”,一种肉绵软的果子,有白、紫、绿三色,也叫绵素奈,后来,到了唐代又多了个名字,称为“蘋婆果”,“蘋婆果”的简化就是“苹婆果”,后叫苹果,因为蘋婆有思念之意又有“思念果”一说。苹果也有了“相思子”的别名的。
苹果,属蔷薇科(R。
saceae)、李属的一种落叶果树。
古称“柰”、“来禽”、“林檎”、“频婆”、“苹婆果”等。
名“来禽”者,据说熟时就引得飞鸟来偷食,故名。
“林檎”者,飞鸟来集之意。
称“苹婆果”者,据说出自佛经《采兰杂志》云:“燕地有苹婆果,味极平淡,夜置枕边,极有香气,即佛书所谓苹婆,华言于思也”。
本文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qq:1219982080
THE END
二维码
)">